吴学林:从副团职军官,到检察院“普通一兵”
2018-01-22 14:09:00  来源:常州晚报检察在线

   人物档案

  吴学林

  男,1971年生,1989年—2012年在第二炮兵某基地服役,从新兵一路走到了政治部保卫处副团职干部,中校军衔。转业后,他进入常州市人民检察院,在组织人事处理过档案,在行政装备处清过淤泥,管过食堂和车辆,目前是该院行政装备处副处长。

  军旅生涯 参加国庆阅兵,站军姿40秒不能眨眼

  吴学林选择当兵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因为觉得穿军装很神气。“我有个舅舅就是当兵的,从小就一直羡慕他可以穿军装,对军人也很崇拜。”于是18岁时,他走进了军营,一呆就是24年。

  “能参加阅兵,是一个军人的梦想。”所以,说起最难忘的事,吴学林首先想到的是1999年参加国庆50周年大阅兵。训练时,军姿一站就是2个小时,双目圆睁平视前方40秒不能眨眼。“平时没人会注意这些的,刻意不眨眼是很痛苦的,只能用力瞪着,在心中默数,常常憋到掉眼泪。”一轮训练下来,吴学林往往是四肢僵硬,眼睛发涩,眼泪流干。

  吴学林所在的车辆方队训练要求匀速、骑线、卡距、标齐,考核标准非常严格。标齐的正负误差只能控制在15厘米之内,上车找准对齐点坐正后,身体就不能再随便移动,必须保持姿势到路段结束。“训练时经常衣服从里到外都湿透,头上的汗像下雨一样往下淌,也不能动手擦。” 吴学林说,可能也是受这段经历的影响,转业后负责人事档案整理这种比较枯燥的工作他才能坐得住。

  当兵期间,吴学林还参加过野外驻训,住在大山中破旧的废弃平房里,因为房顶多有穿孔,下雨时屋外大雨,屋内小雨是常态。“那时营地没有自来水,我们只能从山沟里抬水回来洗衣做饭。烧水只能用小的煤球炉,到了深秋我们都是洗冷水澡。”

  此外,吴学林还参加过西北高原驻训演练发射、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日本核泄漏事故辐射监测等重大军事任务,先后获过“基地优秀参谋”等荣誉,荣立“个人三等功”4次,“集体二等功”1次。

  老兵新传 理档案、当“管家”,事情再小也要用心做

  当兵24年,服从命令听指挥,早已融进了吴学林的血液。转业时,他没想太多,完全服从分配。尽管从副团职变成了普通科员,他也没有感到多少失落,他始终相信:成绩是靠自己努力得来的。

  初到检察院,

  火箭兵怼起了文字材料

  2012年,吴学林转业到了我市检察院组织人事处。他接手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整理当时市检察院的人事档案。“当时也是凑巧,赶上我们院档案室升级改造,对所有的人事档案都要进行一次集中的整理。”

  虽然转业前,吴学林是在基地政治部工作,接触的文字材料也很多,但是隔行如隔山,突然要他管理档案,门外汉的他一开始还真摸不着头绪。于是他从相关的政策开始一点点摸索学习。

  一份档案,首先要把所有的资料都收齐,然后按照档案的分类要求整理分类,编上页码,录入电子档案,最后装订归档。“一开始是分类辨不清楚,一共有十个大类,拿到一份材料,有时候也分不清应该归在哪一类,又不能一直打电话问前辈,我就想了个笨办法,拿跟这份档案经历相似的出来比较,看人家之前是怎么分的。”

  电子档案录入因为只能在单位的系统里进行,为了不拖延工作进度,那时吴学林经常晚上留下来加班。“刚开始我对系统不熟,已有的电子档导入不进系统,我就一条一条手输进去。”在吴学林看来,之前在部队树立起的意识就是按照要求完成任务,不能拖延不能打折扣,自己交出来的活儿必须保质保量。所以转业到检察院后,他也一直这么要求自己。“这么多年,这已经是潜意识的习惯,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不管用什么办法。”

  吴学林说,全院当时约有160人的档案,他带领小组的5位同事集中整理了将近一个月时间,有些档案不齐的,他还去了他们的户籍所在地核实。“整理档案时最重要的就是核对每份材料的时间点,比如出生年月、参加工作时间、入团入党时间等,这些涉及的都是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当时出现问题、需要重新定义的有4位同事,去的最远的是山东。”

  管理食堂精益求精,

  同事基本没人点外卖

  去年底,吴学林被调到了行政装备处,主要负责全院上下的后勤保障工作,当上了全院的“管家”。

  “管家”的一项很重要任务是负责全院同志的伙食。于是,吴学林从接手这项工作开始,就一直保持了每天早餐和午餐前去食堂检查的习惯。“早餐前主要是去看看收货的情况,检查一下菜品的质量。午餐前则是关注一下就餐环境,比如桌面卫生和调料的更换。”

  吴学林说,以前在部队某驻地训练时,参加过一次当地幼儿园的食物中毒救援,当时现场的惨烈情况让他一直记忆犹新,所以,对于食品安全他非常看重。“我们选择的供货商都是严格审查过资质的,送来的菜品也要求必须符合安全标准。上次天气热,我来检查时,感觉供货商送来的牛肉有点味道,立马让他们退回重新送了。”

  同事们都说吴学林跑食堂是“最积极”的。他每天会赶在大家开饭前到食堂,但基本都要等到最后才吃。要看看哪个菜受欢迎,还常会在大家对菜品和食堂环境的意见,有次一位同事建议中午可以加点粗粮,没隔两天午餐就有了山芋。“现在食堂饭菜这么好,我们这基本没人叫外卖。”市院宣传处的王晴说。

  查线路、清淤泥、管车辆,

  他事无巨细

  刚到行政装备处,吴学林用了近两周时间,熟悉了整个检察院三栋楼的楼层图纸,并对应着图纸每个楼层逐一巡查水电和消防设施等。“他每个楼层都跑,一处处检查,对应着图纸记问题,跑了得有三四趟。后来连我们办公室哪根柱子是实心的,哪根柱子里有管子都一清二楚。”吴学林的同事介绍。

  今年4月,市检察院的池塘进行清淤工作,虽然请了外面的工人,但吴学林还是自己下池塘和工人们一起干。“我们看见他的时候,他穿着防水服和工人们一起挖着泥,满头大汗,全身都是泥。”吴学林的同事说。但在吴学林看来,这些事做起来是理所应当的。“在部队时,我学到的做事就要以身作则,要求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一定也要做到,这样才会有信服力。”

  行装处的工作还涉及到公务车辆的管理,在同事们眼中,吴学林是个特别“顶真”的人。“从来不会因为同事间关系好就放水,每次用车前都必须要填申请单,用完后补给他这一点都行不通。”吴学林说,说一不二也是长期在部队养成的习惯,工作时就应该公私分明,不能马虎。

  虽然在检察院工作才5年,吴学林已经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还立过个人三等功。

  家庭角色 当爸爸,从只会“凶”到会沟通

  当兵24年,吴学林几乎缺失了儿子前十年的成长。“之前一直在部队,一年也就回一次家,儿子和我自然算不上热络。”吴学林说,他在部队呆久了,回家看到儿子起床不叠被子,东西随手乱放,不好好吃饭、贪玩这些坏习惯,就会不自觉地要管,儿子不听话还要凶上两句。“我这样肯定是为他好,但小孩子又不懂,本来就不亲,难得回来还要管他,他就直接问我什么时候回部队,催我赶紧走。”

  吴学林虽然失落,但还是一直坚持着自己的看法。直到转业回家后有一次送读初中的儿子去学校。“我帮他拎了一会儿书包,是真的重,回头想想也理解他了,现在的孩子读书压力也很大。”于是吴学林开始从儿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两人沟通也顺畅了很多。课余时间他还会和儿子结伴一起打打羽毛球和乒乓球。“现在我俩是朋友,儿子在外地读大学有事就会给我打电话商量,回家了要是我不在,还会找我呢。”

  编辑:王静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