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关于对常州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建议第0078号的答复
2019-11-26 14:13:00  来源:常州市检察院  作者:常州市检察院

  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强涉案未成年人管控”的建议由市检察院主办,市委政法委、市中级法院、市公安局、团市委会办。各部门结合工作职能,认真研究落实方案,现就工作开展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打算答复如下: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近年来,常州市政法机关切实履行有效打击和帮教预防未成年人检察工作职责,联合相关部门和单位齐抓共管,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帮助涉罪未成年人顺利回归社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一、凝聚工作合力,努力构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长效机制。一是积极向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等报送未成年人保护专项报告,深入分析涉未案件发案动向、成因,提出完善未成年人保护社会治理的对策建议。新北区检察院通过向区人大报告工作,已经促使区人大通过了《关于加强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意见》。二是注重与公安、法院、司法等部门的协作配合,积极推动建立未成年人司法保护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统一执法标准,形成涉罪未成年人管控合力,实现信息共享共用共管,共同做好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三是与团委、教育等部门加强协作,培育一批青少年司法类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组建一支青少年司法社工人才队伍,共同参与到涉罪未成年人的帮教保护工作中来。

  二、落实案后帮教,保障权利、提高技能防止再犯罪。对犯案后失学失管未成年人,采取网格化社会治理模式,主动提供司法服务,一旦发现苗头性问题,第一时间介入帮教。加强学籍管理,建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监督学校不得擅自取消涉罪未成年人学籍,不得将涉罪未成年在校生以劝退、开除、休学等方式推向社会,保障涉罪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依托“新希望”“金球驿站”等12个观护基地,对入驻基地的涉罪未成年人因需施教,落实技能培训,表现优良的可进入该基地工作;针对已完成义务教育但无业的涉罪未成年人,将联合社会保障部门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提高就业能力,防止再犯罪。

  三、加强心理矫治,推进对涉罪未成年人的社会观护工作。市检察院联合团市委积极构建未成年人检察社会支持体系,与常州大学史良法学院合作开展实践与理论研讨,推进罪错青少年帮教模式专业化和规范化建设,特别针对被附条件不起诉未成年人,开展国学感恩教育,通过道德修正和亲情感召,促使帮教效果最优化。举办常州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发展论坛,推进不良行为未成年人教育矫治项目化管理,探索针对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的分级保护处分措施。联合升级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热线,组建“心理危机干预专家小组”等队伍,提供青少年心理援助,努力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四、深化检校合作,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校园法治共建。今年5月,市检察院积极落实最高检“一号检察建议”精神,深入研判近三年来常州未成年人案件办理情况,向市教育局发出检察建议书,通报了涉未案件发案趋势和案件特点,建议强化对未成年人的法治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防范自护能力。5月6日,市检察院联合市教育局推进法治进校园工作,凝聚检校帮教合力,推动启动了常州市首届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周活动,通过开展模拟法庭、法治课堂等活动,提升未成年人法治意识。与市教育局等部门建立常态化沟通联系机制,及时通报未成年学生涉嫌违法犯罪、遭受侵害与法治教育需求等信息。督促相关学校对有严重不良行为或违法倾向的学生进行重点教育和帮助;对已经违法犯罪的学生,及时落实专人会同相关社会组织共同制定个性化帮教措施,开展跟踪帮教。与相关职能部门一起加强对学校周围的网吧、KTV等娱乐场所的监管、巡查,取缔无照无证经营的地下娱乐场所,对违规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的违法经营娱乐场所,督促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形成齐抓共管工作合力。

  五、开展亲职教育,营造未成年人成长良好的家庭关系和氛围。家庭因素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继续将法治教育从校园延伸到家庭,开设“家长课堂”,结合案件办理中发现的家庭教育问题,对家长进行法治教育,促进家长与孩子间的加强沟通、增进理解。武进、新北、天宁等地检察院开展形式多样的“家长课堂”活动,得到了家长们的好评。积极拓宽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渠道,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开办家长学校、设立家庭教育服务热线等,保证学校与家长间联系渠道的畅通。探索借助妇联等专业力量,联合公安机关对存在监护过错、能力不足的涉罪未成年人家长依法进行训诫、亲职教育辅导,督促父母认真履行监护职责,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方法,共同承担矫治职责。

  常州市涉案未成年人管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法治教育形式多样化、工作机制长效化等方面仍有不足,根据提出的意见建议,结合工作实际,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深入推进专题调查研究。政法机关联合民政、团委、妇联、心理协会等单位共同开展调研,深入分析涉罪未成年人的犯罪成因、主要手段、社会危害、悔罪心理等,积极拓展教育挽救途径和方式,提高管控和帮教的针对性。

  二是深入推进精准帮教矫治。在最大限度保护涉罪未成年人在未来升学、就业、生活中不受歧视的同时,针对个案具体情况,个性化开展心理疏导、职业技能培训等,通过抓好临界预防、招募志愿者帮扶、引入社工支持、建立观护体系等措施,对不良行为未成年人开展心理矫治和困难帮扶。

  三是深入推进校园法治建设。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联合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强化青少年尊法守法护法意识,将法治教育融入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体系。编制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法治教材、微电影等,以案说法,以事说理,提升青少年防范自护意识和能力。大力推进校园精准普法,在学校区域探索设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警示教育基地,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违法犯罪警示教育活动。

  四是深入推进社会联合监管。开展“梳网清格”专项行动,通过网格化管理,全面排查涉罪未成年人情况和不在册的高危未成年人,确保底数请、情况明。积极探索培育司法社工后备队伍,分区分块落实涉罪未成年人的管控工作,根据犯罪原因和家庭情况,运用国学教育、心理疏导等方式,促使其真心悔过,回归社会。

  编辑:潘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