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多学一点常识 少受一点忽悠
2018-09-05 16:52:00  来源:常州晚报 城市检察在线版块

   针对近年来,检察机关办案时遇到的一些无良商家利用老年人信息相对封闭、需要陪伴、渴望健康等特点,炒作概念,虚假宣传,诈骗老年人养老钱的做法,本案承办检察官分析了此类骗子常用的“套路”:他们常扯上国家“惠民工程”“政府补贴”等光鲜旗号,假借境内外著名医药科研院所、基金会、行业协会等高大上名头,扮演专家、名医顶着博士、教授、研究员等各种头衔,打着科技幌子,将其产品标榜为国内重大发明或国际科技领先成果。一般通过养生讲座、专家访谈、有奖听课、“专家”坐诊、免费体检、免费旅游、家访送礼、会员优惠、雇托销售、饥饿营销等方式,忽悠老年人购买夸大功能的高价保健品。

  的确,这类保健品营销的骗局具有很强的迷惑性,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辨识,预防受骗呢?承办检察官提醒:首先,老年人应该多储备一些相关常识,要明白保健品不是药品,并不能用于治疗疾病。就算是药品,功能也是有局限性和针对性的,听到那些被夸得天花乱坠,宣称能包治百病的药品时,就要警惕是否是虚假宣传,有不懂得应与子女多商量。

  其次,在选购保健品时,要选择正规的药店和大型商场,认准产品包装上的保健食品标志(蓝帽子)及批准文号,最好选择知名度高、信誉度好的商家购买,切忌通过路边不知名的养生馆购买。“正规产品的批号在国家食药品监管总局的网站上可以查询,自己不会查的,可以让子女帮忙。”

  最后,老年人也要克服贪小便宜的心理,不要听到免费旅游、免费礼品就去凑热闹,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也不会掉下免费的馅饼,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编辑:潘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