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俄狄浦斯情结之裂变
2020-03-11 13:41:00  来源:常州市检察院  作者:纪萍

  风雨中,黄瘦的父亲费力地踏启三轮车,车后虎头虎脑的儿子奋力推着,就着推力父亲启动了车轮……。这是15年前市人民医院门口的一幕。面前的犯罪嫌疑人马平就是15年前的少年,罪名是强制猥亵妇女,被害人是他的亲生母亲!!

  马平30出头,健壮的疙瘩肌肉裸露在无袖囚衣外。按照法律程序在检察环节犯罪嫌疑人必须将犯罪事实从头道来:

  “能不说吗?实在说不出口。”他投来乞求的眼神。

  “做都做得出来,还说不出口?抓紧时间,如实交代!” 我鄙夷地瞪了他一眼。

  “在公安交代了好几遍,没有隐瞒,求您啦,实在不能再说了!”

  “那就说说为什么作践母亲?什么原因?”

  “我恨她,恨不得杀了她!”他脱口而出,我不寒而栗,再看他,冷面寒铁,凶光逼人,那架势母亲真要在场,他一准能拔刀相向。

  马家第三代就马平一个独种,爷爷奶奶、爸妈姑伯,没人说他一个不字,他任性不羁,初二自作主张退了学,跟下岗的父亲推车,不太有主见的父亲依了儿子。10年前父亲得了绝症,弥留之际定睛儿子的脸,眼珠子似葛朗台死盯那根心疼的灯草一般不舍。马平妈说:放心吧,还有我呢,儿子会学好的。父亲这才闭了眼。子承父业,熊腰虎背的马平踏上了三轮,踏得比父亲轻松挣得也多,不久,脚踏三轮换成了电动三轮,日子还过得去。

  马平妈有稳定工作经济独立不靠谁,就缺个知冷知热的伴。不久,脾气特好的老赵走进马家,马平妈有了笑容。马平没说什么,但行动明确表达了心声:紧绷着脸从不跟老赵打招呼,饭桌上动静越来越大,耷筷摔碗,是明白人都能看出来是啥意思。马平妈心里明镜似的:我老了能依靠你这忤逆子啥呀?等到横在床上的时候,还不是老赵服侍我。老赵说还是你常到我那儿去吧,我就不来你家了。从此,母亲经常去老赵家,与儿子见面越来越少,虽日子过得还算安宁,而安宁背后却隐藏着祸患。

  失去父爱或母爱是未独立生活的子女情感趋向的一个拐点,因悲伤失落会将全部情感寄托于身边的父或母,需要一个时间段调试情绪,如果父母尤其是母亲急于寻找对象配偶,子女往往很难接受而情绪对立,可能导致心理扭曲或异常事件。

  家庭变故让20出头的马平一时难找对象,自幼养成的任性暴躁在特殊境遇下越发难以掌控,在外靠拳头说话,回家闭门独自憋屈,情绪、情感、生理需求都找不到出口。一日酒后,马平瞅准一个小区从小玩到大的小箐姑娘独自在家,三下五除二胡弄了她,被判有期徒刑5年。因祸得福,马平妈与老赵得以朝夕相伴。

  3年半后,马平因表现好提前刑满释放。再不挣气也是身上掉下的肉,马平妈给一无所有的儿子找了份工作。背运的马平想重拾错过的一切,过去的狐朋狗友不再联络,虽工资不多但每月定交母亲500元,清晨穿上整洁的工作服出门,下班回家桌上有可口饭菜,有家的感觉很温暖。

  这天下班踏进家门,一抹橘红夕阳投向弯腰搓洗工作服的母亲,几丝银发若隐若现,母亲累了,老了,儿子一阵心悸:嗷,墙角的旧洗衣机还是当年爸买给妈的,早转不动了。第二天,他拿出不多的积蓄买回台洗衣机,母亲眼角有些湿润。

  马平对母亲的感觉说不清也道不明。著名心理学家弗罗伊德把之理论化为“恋母情结”,说是男人骨子里都有恋母情结,都想得到母亲的保护爱抚,这种情结最终归结到恋母亲身上的特殊部位——乳房,因为他们怀念小时吃母奶的安全感、依赖感。弗罗伊德以古希腊

  索福克勒斯

  的戏剧代表作之一《俄狄浦斯》中希腊神话传说中关于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故事来加以引证,将这种恋母情结称之为“俄狄浦斯情结”。

  一般情况下,恋母情结埋藏得很深,绝大多数人一生中都不会激发。一旦激活,极易走向极端。

  恋母情结是马平命运中摆脱不了的梦魇。

  老赵跟马平妈“夫妻”相待8年有余,老赵隔三差五来干点重活,住一宿就走。月朗风清,马平独自躺在楼下侧屋,七尺之躯一阵阵躁动不安,他莫名地憎恨起睡在楼上的母亲和老赵……过去母亲是父亲的,现在应该是他的,他不允许母亲的世界里有其他男人的存在,不论有多少理由,母亲就应该守寡,就应该忍辱负重,就应该为儿子献出一切……他越来越恐惧母亲离他而去,越来越反感老赵的存在。

  矮檐之下出头难。刑释后的马平在居委会、派出所都挂着名,好人家的女儿决计不敢上门,饭桌上依旧是母子俩,马平说:妈,就咱俩过日子,好吗?母亲不做声。这日,马平酒后搂住了母亲:就咱俩过日子……母亲愤怒地把儿子推倒在地:我是你的娘!

  萧伯纳说:人有两种悲剧,一为欲望难遂,二为欲望得逞。马平两种都占了。

  马平除了借酒解闷,就是渴望跟个女人睡觉。

  案发那晚,1斤半白酒5瓶啤酒下肚就乱了纲常,强烈的酒精作用冲垮了最后的道德堤坝,他如饿虎饥鹰发泄被压抑的欲望和冲动,耳光拳脚,淫威暴虐,洪水般向母亲一泻而下。母亲像只小鸡挣扎着,反抗着,被老鹰抓起狠狠地摔在地下:

  “不想死,就永远陪着你儿子过。”

  “忤逆子,你要遭雷劈的呀!”母亲的声音在颤抖。

  丧失理智和人性的马平肆意摧残母亲的肉体,用打火机烧烤他的生命之道——母亲的阴部,捏、掐、咬伤母亲的两乳,他褪下自己的裤头,母亲苦苦哀求……

  “轰隆”一声炸雷,炸醒了忤逆子潜意识里一丝尚存的人性,白亮的闪电划过母亲痛苦万状的脸,一切肆虐在强奸犯罪的边缘嘎然而止,留给无助的母亲最后一点尊严。

  夜深人静,儿子鼾声如雷,母亲泪如雨下。天明时分,儿子死死拽住母亲衣襟:“妈,别报案,儿子给您跪下了!” 浑身是伤的母亲最后看了儿子一眼,一咬牙跨上电动车向派出所飞驰而去。

  同为女性话好说,在我办公室马平妈详细哭述了难以启齿的被辱过程,却始终没有要求从轻处罚儿子:“他出来我就不得安宁,最好关在监狱一辈子!”调查中,所有马家人集体表示,宁可断了马家香火也不再接纳这孽障。而包括母亲在内的所有长辈都没有自责于当年的集体溺爱酿成了马平致命的暴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性格如堰塞湖,不知道在某个日子里就泛滥成灾了。

  马平说:“经常想起跟父亲推车的往事,父亲再无能,但他竭尽全力爱过我,而母亲没有。我没把她当作女人,是仇人,我侮辱她,作践她,让她没脸活在这个世界上。要不是她跟了老赵而对我不管不问,我不会落拓到这个地步,吃官司,找不到老婆,没有好的工作,一切都因为她,所以我恨不得杀了她!”他激愤地鼻翼扇动喘着粗气。期待、索还添犊亲情和偏执疯狂的重怨深仇强烈碰撞,或许就是他对母亲实施性猥亵时还伴有粗砺的肉体摧残的原因吧。

  马平把落魄的原因完全归罪于母亲,显然是偏颇的。法律上,已满16周岁就是成年人,是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父母没有义务再抚育你,对你负责,必须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全部责任,自己对自己的生存负责。而中国的绝大多数子女习惯在父母的羽翼下,26岁,36岁,还理所应当地依赖父母生存。应说母亲对马平仁至义尽,成年后立足社会,关键靠自己,堕落须从自身找原因,没有人毁,只有自毁。

  “我要判几年?” 马平稍许平静后问。

  “刑法规定犯强制猥亵妇女罪判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判我死刑吧,没脸出去见人!”众叛亲离,落魄绝望的马平把脸侧向一边,不让我看到他在落泪。

  “那晚如果不喝那么多酒,还可能犯下这弥天之罪吗?”

  “不会,绝不会,可后悔来不及了。”

  “母亲报案你是不是更恨她?”

  “不,是我作了孽,不怨她,我恨她的是,我很需要她的时候她走了。”

  中国人的家庭观念中,母亲应该是付出最多而要求最少的。母亲一旦丧偶离异,就应该守着子女“安分”一辈子,待到风烛残年,她才能得到儿女的孝顺,赢得亲朋好友的赞许:“不容易啊,一个人拖儿带女,儿女可要孝顺呐!”古代文学中的岳飞之母、孟轲的老妈、李逵的瞎娘都是被歌颂的这类典型人物,可儿女的孝顺怎能替代一个知冷知热的老伴,有谁会感受这些母亲孤独痛苦的内心呢?

  而中国父亲的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丧偶离异后天经地义地找伴,子女奈何不得,社会也普遍接受。如果母亲立马找了伴,子女心中多半是打了个死扣,以此为辱,直至母亲入土那刻都解不开,生生地让老人家带着对不住儿女的歉疚踏上黄泉路。至于母亲作为正常人的情感需求,在子女眼里是微不足道,应该让位于子女的脸面和对母亲的情感索求。母亲与父亲的不同待遇,源自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对母亲的不公不仁,是人格的不平等,因为这种极端自私利己的苛求是在家庭成员之间,显得更加残酷而不人道。这种现象在农村在城市都存在。

  刑法第18条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马平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因强制猥亵妇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未来的铁窗生涯或许能教会他反省自我,或许能化解母子积冤。

  审理这起案件的时候,正巧看到一篇记述英国首相丘吉尔孝母的文章,相比之下,我们这个一向倡导“百行孝为先”的国度却显得无言以对。

  丘吉尔26岁那年突然发现丧夫5载的母亲恋爱了,对方竟然是一个与自己年龄相仿的运动员。丘吉尔难以接受这场相差20岁的婚姻,因为他知道这样的婚姻是走不到头的。但是,他也知道,母子情无法弥补母亲情感的失落寂寞,他强迫自己站在母亲的角度去考虑,从母亲的幸福去考虑,同意了母亲的选择,让他们在教堂举行了婚礼。然而,母亲60岁时,那位运动员不辞而别,丘吉尔立刻把伤心的母亲接到身边,悉心照料。

  几年过去了,丘吉尔发现花甲之年的母亲又恋爱了,对方居然是一个比自己还小3岁的男人。这下子,丘吉尔忍无可忍了,母亲但最终他仍然设身处地为母亲着想,孤独的母亲期盼情感的抚慰,她老人家理所应当的有选择爱的权力……他用他有力的臂膀紧紧搂着母亲安慰道:“妈妈,您是对的,您应该享有人生的快乐!”他以一个儿子宽广无比的胸襟理解、容纳了母亲最后7年的黄昏恋,让老人家在美好爱情的陪伴下走完最后的人生旅途,以一个不平凡人的平凡性情为人间孝道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乐章!

  设想,中国人如遇丘吉尔嫁母这样的“丢人现眼”的“家门不幸”,不知要上演怎样的闹剧呢。对孝而言,最最重要的、最最根本的是尊重长辈本人的意愿和需求,让他们感受快乐幸福,这其中包括情感及婚姻的选择。

  现代中国人的孝道大多停留在物质层面,衣食住行,生老病死,一般情况下子女们都能尽力去做,而对父母精神方面的需求则显得麻木不仁,不管不问,甚至百般阻扰。婚姻法规定,公民恋爱自由,婚姻自由。如今,生活富庶,衰老推迟,寿命延长,与子女分开等等因素,使丧偶离异的中老年人群更加渴望异性之间的情感交流,尽管二十四孝图中没有这方面的内容,但是,异性相吸是不分年龄的,人性使然,乃人的正常、正当的本能需求,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子女就无权干涉,应该给予尊重理解,而不是从晚辈的面子和利益考虑。

  中国出现的孝道危机,急切地昭示我们,应该对自古以来倡导的“孝”的本质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屏弃自私,功利,狭隘,庸俗,真正意义上的孝道是从人性出发的尊重,理解,包容,善待。

 

  编辑:潘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