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金祥:能把枯燥发条讲活
2018-01-22 09:37:00  来源:检察日报  作者:王晴

   2017年元旦一过,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检察院纪检组长石金祥就收到了一份邀请函:为1000多名党员干部作廉政知识讲座,普及反腐新规条例。前来听讲座的党员干部可能大部分不知道石金祥大名,但提到检察院的石老师,大家都有印象。很多人都说,石老师的课深入浅出,能把枯燥乏味的法律条规讲活。

  1988年,厦门大学历史学专业毕业的石金祥来到了检察院,被安排在办公室岗位。陌生领域、跨学科工种、枯燥乏味的文字工作,对年轻气盛、想在业务部门一展身手的石金祥而言无疑是种打击。“倔强”的石金祥并不气馁,他用7年时间“啃”下了法律本科、研究生学历,同时也逐渐喜欢上了写作时的那份恬静。

  2008年,武进区检察院被表彰为全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先进集体”,需要立马赶出一份事迹材料。时间短、任务重,领导把这项艰巨任务交给了石金祥。他二话没说,在办公室打起了地铺,连续几日加班加点。紧张的节奏反而激发出了他的灵感,后来这份事例材料受到了最高检领导的赞赏,并作为范本在全国部分省市检察系统作巡回报告。“圆满完成这次任务让我信心倍增,我领悟到任何工作都有其规律,只要功夫在平时。”石金祥说。

  担任纪检组长以后,石金祥大学学习的历史专业派上了用场,他开始琢磨如何让干警自觉遵章守纪,形成自我约束。他认为,首先要将院内廉政文化氛围营造起来,让大家从中感受到传统文化魅力。于是,他钻进了那些熟悉的历史典故中,驾轻就熟地收集素材,结合各部门职责将大院楼道、办公室布置成耳目一新的文化大院。“一走进我们大楼,你会感到很舒心、很典雅。”干警小杨说,古色古香的走廊上悬挂着“礼”“信”“廉”等名人典故图板,每一个故事都发人深省。

  要让干警不出事,光靠文化熏陶是远远不够的,制度才是关键,尤其是对重点部门人员的监督,必须要有明确规范和责任追究制度。2014年,石金祥操刀起草了《关于对基层院检察长监督的实施细则》《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实施办法(试行)》等10余项廉政制度,通过完善重大事项报告、家庭财产申报、重大事项集体决策等举措,强化对干警的监督和责任追究。为防范司法风险,他参与到每个部门廉政风险点排查过程中,不仅是业务部门的司法办案权,就连综合部门的财务报销权、采购权,他都没有放过,制定了18条风险防控措施以院文件形式确定下来,编印《新常态下执法执纪指导手册》《干警廉政风险防控手册》下发到每位干警手中,严防干警在检察工作中“触底线、踩红线”。多年来,该院未发现一起干警违法违纪现象,群众满意度在该市政法机关中名列前茅,先后摘得省“廉政文化示范点”“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等一系列荣誉。

  2016年4月14日,年过半百的石金祥在江苏省首届纪检监察条线业务竞赛中荣获“业务标兵”。获此殊荣,他谦虚地说:“记忆力肯定不如小年轻了,好在我平常注意积累,法纪条规经常放在手边翻阅,可能对题目的理解占些优势。”石金祥的大名不胫而走,武进区纪委领导特地找上门,聘请他为“一准则、两条例”宣讲团成员。“石老师讲课特别精彩,每次讲座都会制作不同的PPT,还跟我们聊些名人轶事,让我们印象深刻。”上过他课的党员干部都有同感。

  编辑:潘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