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读黄仁宇《我相信中国的前途》有感
2019-03-18 11:42:00  来源:常州市检察院  作者:张利国

  黄仁宇是著名历史学家、明史专家,美籍华人,因倡导“大历史观”而为世人所熟知,代表作有《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等。《我相信中国的前途》一书收录的文章,多为上世纪九十年代,黄仁宇关于中国历史与发展的演讲整理而成的文稿。

  一、全书概览

  《我相信中国的前途》全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近代中国的出路,主要介绍了中国近代的发展状况、革命历程和发展前途,一并对比介绍了资本主义的起源和发展;第二部分是新时代的历史观,主要对比总结了中外历史发展的规律,并提出了西学为体、中学为用的中国发展建议。书后有两篇附录,一篇是黄仁宇演讲后对提问者的回答,进一步阐释了其西学为体、中学为用的主张;一篇是张之洞的《劝学篇》,意在劝导中国人学习世界先进经验,而为己所用。

  二、观点撷英与个人感悟

  1、“大历史观”

  黄仁宇提出的“大历史观”主张从技术上的角度看历史,而不能以简单地以道德评价笼罩一切。有人对之评价道:人间少了一个拿破仑,却多了一个以睿智打开人们视野的历史学家。“大历史观”的精髓,在于将孤立、个别的历史事件放在宏观历史中进行技术性地考察、评析,究其原因、推演后果,进而总结判断历史的发展规律,实现以史为鉴可知兴替,这一主张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契合的。

  2、性本善与性本恶

  西方思想人性本恶,中国传统思想人性本善,而黄仁宇主张同时采用性本善与性本恶,两者并不矛盾。一概主张性本善或性本恶,过于理想有失偏颇,也与现代心理学的发现不符。人首先是自然人,有趋利避害的本能,从生理的角度看人性本恶;人又是社会人,有合群为善的本能,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人性本善。因此,在国家的宏观制度设计、法律制定和组织结构方面,应当要从防备人性本恶的方向着眼,规范国家、组织和个人的行为,划定行为的界限。在完善的制度和法律框架内,制度健全、有法可循,才能鼓励人性本善,提倡谦虚有礼、待人如己的美德。

  3、不能照搬西方经验

  黄仁宇同时指出西学为体不等于完全照抄照搬西方经验,同时要注重中学为用,即在借鉴西方先进经验为体的同时,要结合中国自身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以为己用。之所以不能照搬西方经验理由主要有两个,一是中国人有自己民族性格和国家集体性格,有我们自己的长处,我们没有理由弃之不用。二是完全模仿西方可以称为不智,与中国不同,西方最显著的特色是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而这些条件因经济发展而产生。当今世界发展有从重视个人主义和放任主义,转向重视公共道德和集体行动的趋势,而后者恰恰正是中国人的优势和长处。

  4、相信中国的前途

  一个旧社会变成一个新社会,一定要把高层机构、低层机构及其间的联系整个改变。现在中国共产党能够把上面的高层结构和下面的基层结构用法律联系起来。在此情形下,黄仁宇相信中国的前途。换言之,中国之所以有前途,一方面是借鉴了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经验,建立了较为科学的国家治理结构;另一方面,中国结合自身情况,健全了符合自身国情、民意的高层和基层管理制度,并用法律将之有机结合起来。归根结底是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发展道路。

  当今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右倾保守主义抬头,逆全球化趋势明显,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充满了机遇和挑战,国人应如何面对?如书中所言,每个中国人都应“抱着审慎的乐观来看待中国所发生的一切”,既不能因改革开放的成绩进步就自高自大、目中无人,更不能因一时的困难挫折就妄自菲薄、怨天尤人。让我们共同坚信中国的前途!

  编辑:潘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