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小偷家族》:生活是一袭爬满虱子的华袍
2020-02-18 15:01:00  来源:常州市检察院  作者:晴风

  曾经去过东京,对这座城市的干净和整洁留下深刻印象,以为日本这个亚洲最发达国家,应是社会体制高度完善,人民群众安全指数和幸福指数很高的国家,但是近期获得戛纳电影最高奖项“金棕榈奖”的《小偷家族》却颠覆了我这一观点。

  导演是枝裕和将镜头对准了一间局促、杂乱的平层斗室,昏暗的光线下,一家五口人盘腿围坐在一张饭桌前,日复一日地吃着日式拉面,闲聊着家常,像每个家庭的日常一样。奶奶初枝是一家之主,每个月有固定养老金,全家生活来源全靠她,爸爸田治是建筑工人,妈妈信代是洗衣工,姐姐亚纪在风情店打工,弟弟祥太没有上学,跟着爸爸在超市偷东西贴补家用。一天傍晚,爸爸和弟弟偷窃回家途中,意外捡拾了妹妹尤里,而后影片不动声色地拉开了序幕。随着剧情展开,我才逐渐发现这部影片虽以偷窃为主线,但侧重点不是偷,而是讲述这个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看似三世同堂的一家人,其实并没有血缘关系的6个人经历过破裂、重组、再次被迫破裂的故事。奶奶是位被人遗忘、遗弃的老人,她收留了爸爸田治,尔后又从前夫家中带走了不受待见的孙女亚纪,祥太则是爸爸在偷人汽车时发现被父母锁在车中险遭闷死的小男孩,妹妹尤里是父母家暴的弃儿。每个人都隐藏着伤痛的往事,他们因缘巧合汇聚在一起,开启新的生活。

  与以往光鲜亮丽的日剧不同,影片生活气息浓郁,简陋的家居、廉价的穿着,街头处处可见的陈旧破落,让观众看到日本真实的社会现状和底层人民的生活。在那些我们不想关注或不愿看到的地方,原来有这么多被我们忽视的生活,是枝裕和敏锐地捕捉到这些灵感,并用镜头语言表达出了他的思想,整部影片像是一部生活纪录片。是枝裕和曾说过,电影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一条关于养老欺诈的社会新闻,老人去世后,家庭成员为了拿到养老金,故意隐瞒老人的死讯,从而一家人走上犯罪道路。当一家人逮捕后,他们表示之所以不说出真相,是因为他们不想认为老人已经去世了。

  艺术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其实这样的案件报道不时出现在日本报端。这不得不让人关注日本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的现状,有人称日本已进入“老老龄化时代”。据2017年统计数字,日本65岁老年人已经占全国人口的27%,其中75岁以上已接近14%,日本政府为此需支付大量养老金,社保基金年年亏损。2018年,日本政府将企业员工和机关干部的实际退休年龄延长到70岁,这样能够保证相当一部分老人在领不到政府养老金的情况下,还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来维持正常生活。

  影片不仅仅直视社会养老问题,同时将贫穷给底层人民带来的困扰、失控、犯罪等等元素统统浓缩在117分钟的光影中,因家暴被遗弃的孩子,处于零监控的小超市模式,婚外情引发的杀人案……,平和融洽的人物关系在真相浮出水面后没有一件不触目惊心。尾声看似光明,妈妈承担杀人后果锒铛入狱,弟弟祥太结束小偷生涯,被政府收留送入学堂,妹妹回到原生家庭和亲生母亲生活在一起。不过我觉得导演依然有伏笔,在这个主流价值观认同的结局中,他将镜头对准了孩童,因为童心没有伪装,妹妹与亲生母亲关系冷漠,她的眼睛朝向那间曾经给她带来温暖和爱意的房子,充满着对那个家庭的渴望。

  从小津安二郎到是枝裕和,日本诞生了很多家庭片大师,他们透过一个家庭,扫描到整个社会,透视的是一个时代。是枝裕和的作品风格大多朴实细腻,探触生命中需要温柔以对的问题,极具有人文主义色彩,与小津安二郎哀伤传统家庭的瓦解不同,是枝裕和将镜头对准了家庭重组的可能性,如果有了爱和尊重,即使没有血缘联系的再组家庭也可以生出比原生家庭更温暖的暖意来。

  个人的命运与社会、时代戚息相关,荣光背后往往暗藏常人难以体会的悲凉孤寂,滚滚红尘中翻滚的每个世人仍要努力,在尘埃中开出一朵花,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我们自己。

  编辑:潘登  

上下篇导读

 · 《暖阳》获奖啦!
 · 忆长征7
 · 忆长征6
 · 忆长征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