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常州溧阳:深化公益保护 荒山渐成林
2018-09-19 10:49:00  来源:检察日报11月8日基层采风特写版  作者:溧阳市检察院

 “我愿意缴纳生态修复补偿金,为我犯下的错做一点补偿。”前不久,一起涉嫌滥伐林木罪的犯罪嫌疑人邓某自愿将生态修复补偿金1000元缴到了当地生态修复财政专户。

  今年6月初,家住溧阳市天目湖镇的邓某在未经林业部门允许情况下,私自将事前承包的山上的泡桐树改种茶树,共砍伐731株泡桐树,面积达72余立方米。 

  溧阳市检察院受理此案后,承办人该院检察长刘晓松认真审查卷宗材料,向邓某介绍《资源环境类刑事案件诉前生态恢复暂行办法》。当得知检察官将根据自己对生态环境损害修复情况,依据相关法律提出从轻或减轻处罚的量刑建议后,邓某主动缴纳了生态修复赔偿金。最终,法院判处邓某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万元。 

  20165月,该院与该市法院联合制定诉前生态恢复机制,重点强调生态环境损害发生后,赔偿权利人在检察院受理案件后、移送法院审判前主动与赔偿义务人磋商,赔偿义务人如履行生态环境损害修复义务的,检察院可以根据有关法律提出从轻或减轻处罚的量刑建议,法院可以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对其从轻或减轻处罚。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范围包括生态环境修复费用、生态环境修复期间服务功能的损失、生态环境功能永久性损害造成的损失以及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调查、鉴定评估等合理费用。 

  此案发生后,该院民行部门会同检察室到天目湖镇展开实地调研,发现此类现象并非个例,有些林地用途被私自更改,有些地方已成荒地。该院还会同环保部门针对一些已经被破坏的山地以及待修复的荒地进行综合调研分析,决定在天目湖镇中西村建立生态修复基地,分成知识引导区、宣传公告区以及补植修复区三个区域,以补种树木方式使生态环境得以修复。 

  据悉,7月初,该院协同天目湖镇政府一起出台《关于开展诉前生态恢复相关工作的实施细则》,将诉前生态修复机制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并于711日将生态修复基地修建完成。目前,中西村生态修复基地已开始定期开展种植活动,原本荒芜的山地将渐渐成林。 

  编辑:潘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