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企业有序复工复产,钟楼区的各大冷库也恢复了往日的喧嚣:一辆辆货车听从调度,整齐地停靠在月台前,搬运工马不停蹄地来回进出货,仓管员小胡正有条不紊地对入库冻品进行逐一登记检查。“必须确认冻品的手续齐全、货证相符、来自非疫区后,才可以放行。”从业两年的小胡明显感到,如今的冷库管理比以往更加严格,“尽管工作量大了,但守住了食品安全的入口,自己也心里踏实。”
今年2月以来,钟楼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和钟楼公安分局联合展开了一场为期半年的“打击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肉类案件”专项行动,对辖区所有食品冷库进行了地毯式突击检查,重点检查冷冻肉品的供货来源及检验检疫情况,并要求严把入库关,进一步完善票证查验制度。而这次专项行动的推进,主要源自于钟楼区检察院率先打响的一场打击走私牛肉的“舌尖保卫战”。
案发 面店的招牌红烧牛肉竟是来源不明走私肉
去年底,河南人陈年(化名)来到常州,在一偏远乡镇开了一家特色面店。虽然店面不大,但凭借着独家汤汁、价廉味美,还是赢得了不少顾客。这家面店的招牌就是红烧牛肉面——一个大碗,好几块红烧牛肉,价格却不到20元。开业几个月,陈年的面店每天都是顾客盈门。
2019年5月28日,陈年的店里突然来了几位常州市公安局钟楼分局的民警。陈年被告知,他卖的红烧牛肉,是未经检验检疫的走私牛肉!
陈年傻了眼,牛肉是从一家正规农贸市场买的,怎么会有问题?
对于牛肉的真实身份,陈年还真是蒙在鼓里。卖给陈年牛肉的韩田(化名)夫妇,在农贸市场做冷冻食品生意10多年,客户大部分是餐饮从业者。为了做见不得光的走私牛肉生意,他们在市场附近租了2个冷库,还设置了一个加工作坊,专门用来加工切片牛肉卷。
2019年5月8日上午,钟楼区市场监管部门执法人员来到韩田开的冷冻食品经营铺检查,发现大量无标识的牛肉卷等冷冻食品。韩田支支吾吾,无法提供这些商品的合法来源。
执法人员进一步调查发现,在韩田的2个冷库里,存放了近百箱美国产冻牛肉、印度产冻牛肉、用美国牛肉加工的肥牛卷以及3箱不明冷冻肉制品。“那3箱时间长了,我也忘记是什么肉了。”韩田说。
经常州海关查明,韩田冷库中的美国产冻牛肉涉及2家生产企业,但均不在符合评估审查要求的美国输华肉类产品名单。
介入 检察公安联手“问去向、查来源”
钟楼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移送案件线索后,公安机关立即展开侦查。考虑到该案社会关注高、取证难度大,钟楼区检察院副检察长赵行湛主动认领案件,带领办案组提前介入侦查,与公安机关共同分析案情,并拿定了“问去向、查来源”的侦查方向。
“问去向”是当务之急,钟楼区检察院引导公安机关及时固定微信聊天、转账记录等关键证据,按图索骥追查韩田夫妇已经售出的牛肉下落,及时避免大量问题牛肉流向百姓餐桌。
“查来源”是治本之策,办案机关深挖涉案人员,最终将韩田夫妇背后的“上家”——河南一冷冻食品经营户张明(化名)抓获归案。
40多岁的张明是安徽人,在河南做冷冻食品生意。起初,他也和不少经营户一样,进的都是合法冻肉制品。不过他渐渐发现,这些肉虽然好卖,但价格透明,利润不高。从2018年开始,有男子到他店里来推销低价美国牛肉,他发现这些都是严禁销售的未经检验检疫的走私肉。
卖还是不卖,张明纠结了几天后,向利字低了头。
从2018年10月到12月,短短3个月,张明就卖给韩田夫妇总计8500多公斤走私美国牛肉。这些冻牛肉的外包装箱上只有英文标识,开箱后就是一整块一整块的冻牛肉,每箱售价比正规进口的美国牛肉便宜数百元。
在可观的利润面前,张明完全将法抛在了脑后,俨然成了市场里走私肉“总代理”。
经查,韩田夫妇、张明3人作为肉制品经营者,明知牛肉无检验检疫证明、死因不明,仍然进行非法收购并予以销售,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已触犯《刑法》第143条,应当以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追究刑事责任。2019年 6月14日,常州钟楼区检察院对3人依法批准逮捕。
批捕后,该院第一时间向上报送情况反映,获得常州市检察院检察长葛志军批示肯定,他作出指示,要进一步追查源头,并向相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推进综合治理。
2019年11月26日,经钟楼区检察院提起公诉,钟楼区法院以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判处张明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分别判处韩田夫妇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二年,并处罚金。
至于红烧牛肉面店老板陈年,虽然也卖了问题牛肉,但对牛肉的真实身份并不知情,且他从正规市场进货,尽到了应有的注意义务,故未被处罚。
检察建议 严把冷冻食品进库、出库关,让问题肉品无处藏身
提前介入侦查,及时批捕起诉,制发检察建议
(检察在线)钟楼检察院这场“牛肉保卫战”,打得漂亮!
案件尘埃落定,但刑法只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要打赢食品安全保卫战,关键还是监管前置、防患未然。韩田夫妇违法销售问题牛肉长达半年,为何迟迟未被发现?
赵行湛分析,这与他们的销售行为相对隐蔽有关。“包括我们之前办理的问题毛肚等案件,他们的共同特征就是人货分离。”为了规避经营场所内正规冷库的检查,不法经销商通常选择租用周边其他地方的冷库来存放问题肉品。
由于脱离正规经营场所把关,经销商另外自租的冷库,管理相对粗放。尽管租赁合同上载明,入库动物制品要求证照齐全,但实际上,交钱便能入库。久而久之,外租冷库成为了问题肉品的“藏身宝地”,一旦有买家需要,直接从冷库发货。
守护食品安全要敢于动真碰硬,更要善于防微杜渐。于是,钟楼区检察院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发出检察建议,建议强化外租冷库、“地下”冷库的仓储监管,严把冷冻食品进库关和出库关,让问题肉品无处藏身。
检察建议迅速得到了回应,一场食品冷库专项整治行动在钟楼区迅速展开。
本版文字 尹梦真 图片由检察院提供 感谢通讯员 汪寅 包建强 黄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