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张雪梅 与“毒”交手二十载
2019-06-05 13:46:00  来源:江苏法制报2019.5.22  作者:夏 丹

  一支手杖、一个背包,闲暇时分,她总是穿梭于各条野径山道,挑战新的高度,不拘一格、果敢坚毅;一身制服、一枚检徽,穿上检察蓝,她周身散发出沉静、坚韧的气质,在各类案件中抽丝剥茧,用完美的证据链令嫌疑人认罪服法。

  她,是常州市武进区检察院公诉局员额检察官张雪梅。27年,她坚守公诉一线,年均办案150余件,件件都办成铁案,更是毒品类犯罪案件的“专业户”,被同事们称为“毒侠”。

  与“毒”交手二十载

  “这个案子有点问题,嫌疑人虽然承认购买,但是现场并没有搜到毒品……”411通常是最忙碌的一个办公室,只要这天张雪梅不用开庭或提审,总是不断有同事带着毒品案件来请教。在武进检察院,张雪梅是办理毒品类犯罪案件的标杆,几乎是任何案件,她都能准确判断出是否能诉、诉几次贩毒。而这种“毒辣”的眼光,正是源于她二十年磨一剑的专注。

  2000年初,毒品犯罪案件开始呈现趋势,一年十几件的案件量,又是以种植罂粟、吸食海洛因等案件居多,加上打击力度大、证据要求低,嫌疑人反侦查能力也不强,因此每个案件的办理“几乎没有难度”。张雪梅回忆,仅仅十年,毒品案件发展迅速,案件量增加了好几倍,涉案人员也从本地小范围扩大到全国各地,院里为此成立了专案小组,她成为其中一员。

  “完全是硬着头皮上的。”张雪梅这样形容那时的心情。相较于其他刑事犯罪案件,毒品案件涉及更多的司法解释,入罪、量刑条件分得特别细,证据量往往又很少。而另一方面,经过几年的发展,涉毒案件的嫌疑人反侦查能力不断提高,承办人却还停留在“简单案件”的阶段,这对检察官来说,无疑是个考验。“别的能力不敢说,‘死磕’的本事我还是有点的。”张雪梅笑谈,办一个学一类,是自己“死磕”的笨办法。

  毒品犯罪向网络蔓延、人货分离如何定罪、运用支付平台的毒品交易等等,这些新型毒品犯罪手段背后的每一个司法解释、最新会议纪要,她都反复学习研究、积累更新,渐渐开始“乐在其中”,将每一次遇到的毒品犯罪新特点,分析梳理,撰写各类论文,传授经验和体会。《如何进一步完善毒品案件中“特情侦查”方式》、《毒品案件证据特点》等多篇调研论文,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引起省市院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她总结的毒品类案件证据要求及侦查审讯方法,不仅是公诉部门的办案宝典,甚至被办案民警汇编成册人手一本。

  我只信证据

  “嫌疑人在她面前,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沉默,要么认罪,辩解?不存在的。”说起张雪梅提审毒品犯罪嫌疑人的一套本事,同事直呼“绝了”,再狡猾的嫌疑人,面对张雪梅也只能败下阵来。即使嫌疑人坚持不开口,她也有自己的一招——证据。

  在孔某贩卖毒品案中,公安移送的案卷显示为2起贩卖毒品的事实,但孔某却坚称自己无罪,声称只是送给毒友张某等人的,并没有收钱。而证据显示孔某手机中与张某等人有多次金钱来往,孔某则辩称为借贷关系。除此之外,没有任何证据直接证明孔某贩卖毒品的事实,案件陷入僵局,不少同事认为此案证据不充分、难办。“不仅要定贩毒,还要定他6次!”虽说是毒案专家,但张雪梅的这一番话,还是让大家都捏了把汗。随后,她立即让公安机关补充证据。几天后,新的证据彻底打消了所有人的疑虑。

  根据张某的证言和辨认笔录显示,他与嫌疑人孔某之间没有借贷关系。而公安机关出示的嫌疑人孔某和吸毒人员张某之间的通话记录、基站位置与两人毒品交易的地点与时间完全吻合。尽管言词证据一对一,但是客观证据可以佐证吸毒人员张某证言中的细节,也就从侧面证实了张某证言的真实性。

  开庭时,在张雪梅展示的完整证据链面前,孔某当庭认罪。法庭当庭宣判,判决孔某有期徒刑八年。

  从“案情”到“人情”

  全市首例非法生产、买卖、运输、制毒物品案,首例跨省贩毒团伙案……每年毒品类贩毒案件百余件,张雪梅办理的就占了其中的80%。她说,案件办得越来越多,对待毒品案件的心态,渐渐就从“喜欢办”变成了“不想办”。

  2013年的一桩11人贩毒团伙案件令她至今难忘。嫌疑人朱某被抓获时才33岁,同时被捕的还有朱某的母亲和他的妻子。“我妈吸毒,我也跟着吸,没钱了就开始贩毒。”问及贩毒原因,朱某的回答令人震惊。朱某母亲吸毒,十多年前,20岁出头的朱某“耳濡目染”下接触毒品,多次因贩毒入狱。2011年刑满释放后,朱某再婚,却并没有在毒品犯罪的道路上停止脚步,甚至鼓动妻子一起加入,一个正常的家庭变成了“毒窝”。为了能有足够的资金购买毒品,朱某与母亲、妻子一起,召集了一批人开始贩毒。2013年底,朱某等人的贩毒团伙被抓获时,仅7个月时间,他们贩卖毒品达到9300余克,其中朱某全案参与,最终被判死刑,其母亲被判11年,妻子被判7年。一家三口锒铛入狱,唯剩下一个只有2岁的孩子无人照顾。

  “毒品犯罪对这个国家、社会的危害特别大,这种危害是在无形之中成几何倍增长的,所以我常常在想,我不仅要从严办案,更要努力‘不办’这种案件,实现‘天下无毒’。”许是常年挑战野爬造就了性格情怀,张雪梅身上总是透着股侠客风范,武功高强、心怀天下。二十多年坚守办案一线,各类毒品犯罪案件造成的悲剧和危害,令她感触深刻,从严办案固然能够打击犯罪,但是如何从根源上减少毒品犯罪、遏制毒品流通,却一直是个萦绕在她心头的问题。办案之余,张雪梅会更侧重对案中人的关注:为什么吸毒?又为什么贩毒?吸毒人员的生活习惯、家庭关系是什么样的?复吸的原因是什么?提审期间,她总会向每个嫌疑人这样提问,并仔细记录,整理分析。去年6月,她还与同事一起专程来到戒毒所,针对吸毒人员复吸率、吸毒人数增加量等情况进行调研,着手撰写论文。

  编辑:潘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