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第十四届“十佳母亲”评选结果近日揭晓。因护航未成年人成长之路的优秀事迹,常州经开区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副主任朱晓燕入选“十佳母亲”,她也成为全市检察系统唯一获此荣誉的干警。
多年来,朱晓燕在护航未成年人成长之路上默默坚守,辛勤付出,用法律的温情和妈妈般的爱,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践行了一名未检检察官的初心和使命,像温暖的太阳一样照亮了许多孩子的内心,为他们扫去阴霾,带来光明。
人物简介:
朱晓燕,女,1981年4月生,中共党员,常州经开区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副主任,一级检察官。自2017年从事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以来,她先后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100多件。曾获“江苏好人”、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优秀个人”、常州市“平安英雄”、常州经开区“十佳政法干警”等荣誉。
利刃出鞘,斩断伸向孩子的黑手
“她办案特别细,不会放过一个细节、一丝疑点。”这是常州经开区检察院未检办案组同事们对朱晓燕的一致评价。就是凭借着对一切犯罪行为深挖彻查的较真态度,朱晓燕在之前办理补习班教师韩某猥亵儿童一案时,结合韩某曾有猥亵前科及任代课教师期间的表现情况,引导公安机关侦查,将被害人从1名增加认定至7名,最终,“狼师”韩某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刑罚执行完毕后五年内禁止从事教育类相关职业。
在严惩犯罪的同时,她还注重源头预防,通过堵漏建制,斩断伸向孩子的黑手。就韩某案中发现的教师资格管理漏洞,她向市检察院反映,推动出台了《常州市教师资格认定及教职员工聘任动态联动机制管理办法》。随后,市检察院联合教育部门、公安机关对全市5万余名教师开展师资清查专项行动,共清查出13名因故意犯罪获刑而未取消教师资格人员,由教育部门集中依规处理。
标本兼治,督促失职家长归位
作为未检检察官,朱晓燕深知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她在工作中主动探索亲职教育,将帮教触角延伸至涉案未成年人的监护人。通过教育理念宣传、亲子关系疏导、教养方式指导等,引导家长正确履行监护职责,帮助未成年人走出阴影,顺利回归社会。
近年来,她带领未检办案组积极推进亲职教育机制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打造“未爱花开”品牌。在她的推动下,常州经开区检察院与常州经开区妇联联合出台《关于联合开展亲职教育的工作细则》,在辖区成立了1家亲职教育指导中心和32家亲职教育工作站,在全市率先实现亲职教育工作站在学校、乡镇街道的全覆盖。同时,辖区聘请、培训40名社区工作者、教师为亲职教育辅导员,确保每个工作站配备至少1名辅导员,及时收集未成年人权益受侵害线索,为教育遇困境的家庭提供精准专业的指导。
2021年6月,朱晓燕所在的未检部门通过该机制获得一条学校主动报告的女童被虐待线索,迅速核实情况、展开调查,发出了全市首份督促监护令。通过强制该家长接受亲职教育、对女童开展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改变家长教育方式、女童行为习惯,最终该家庭亲子关系取得显著改善,形成良性互动。
教育感化,守护未成年人成长蓝天
对于工作中遇到的每一名失足少年,朱晓燕秉持不抛弃、不放弃的理念,用爱心和温情去教育和感化,帮助他们重拾生活的勇气,找到存在的意义。
五年多来,她先后帮助了40余名失足少年顺利回归社会或重返校园。以其帮教挽救艾滋病涉罪少年的真实案件为原型拍摄的微电影《暖阳》,获评江苏省优秀“以案释法”好视频、平安江苏“三微”大赛三等奖、全省检察办案故事微电影评比三等奖等荣誉。每当曾经帮教的孩子向朱晓燕分享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时,她内心都感到无比满足,“我始终坚信,每名迷途少年都能看见阳光,找回希望,重回正轨。”朱晓燕说。
另外,朱晓燕还深信,未检工作不应止步于对“罪错”少年的帮扶和被害儿童的救助,更多的精力应该放到犯罪预防和保护层面,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为此,她主动前移工作关口,由“执法者”向“宣讲者”转型,2020年以来,带领团队开展各类宣讲70余次,为数万青少年播撒知法守法种子。
今年疫情期间,为了帮助在疫情中感到迷茫和焦虑的孩子们,她主动提议与常州经开区妇联一同开设“鲁冰花妈妈”心理援助热线,帮助11位少年排解疫情带来的心理问题,引导孩子们专心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