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醉翁之意不在鱼
2018-01-22 11:15:00  来源:常州市检察院  作者:王晴

   走进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检察院位于南面的控告申诉科“窗口”,谈小锋正埋头于一米多高的台账资料中逐页翻阅审核,桌子上堆得乱七八糟。得知笔者来意,他推了推鼻梁上厚厚的眼镜,抬起头,笑着介绍:“我们正在为创建‘全国文明接待室’准备资料。”上前随手翻了一下台账:53本台账资料装订得整整齐齐码放在桌子上,最厚的一册竟有360余页!“这是我们近三年控申工作的实绩反映,我们全科整理了大半年。”谈小锋解释道。

  2015年10月,谈小锋从公诉岗位调至控申部门任科长一职,屁股还没有坐热,工作任务接二连三到了他手里。他早知道控申工作繁杂,没想到这么繁杂,所有来信来访、矛盾纠纷都聚集在“窗口”,信访接待处理量年均300件次,几乎每天都有来信来访,整个科室加上他才5名干警,每天都在连轴转状态,如果接待答复中出现言语不慎、处理不当很有可能引发新的矛盾。

  谈小锋必须迅速转换角色。他对全年信访件进行了摸底调查,制定了“繁简分流、扎口管理”的规定,对于非管辖内的法律咨询问题由经验丰富的老干警负责接访答复,快速处理;管辖内的信访事项严格执行双人接访、四项审查制度,一次接待就做到诉求明、问题清、归口明,提高信访处理效率。同时,他和区纪委沟通协调,将非检察机关管辖的来信来访统一转交区纪委分流办理,告知信访人,做到去向明确,避免新的信访矛盾。在接待方面,他更是紧扣细节,要求大家“不推诿、不打官腔、不摆冷面孔,当事人不走,我们不离开”的“五不方针”。

  谈小锋说,他在控告申诉部门处理来信来访、各类矛盾纠纷的细致、缜密、耐心,全部源于15年公诉生涯的积累和磨练。

  1998年10月,谈小锋考入武进区检察院后,被分配至反贪部门工作。3年反贪经历让他深感自己刑事理论知识匮乏,他向领导请愿要到公诉部门接受锻炼。全院都知道公诉部门是最忙的一个部门,人均办案量每年达200多件,从未有过完整休息日,但谈小锋却说哪怕从零开始学起,他也要吃这份苦。

  2010年3月,他遇到了一桩大案——公安部、最高检挂牌督办的以丁某为首的涉黑犯罪案件,涉案人数多达60余人,该犯罪团伙累计作案多达40余起,涉嫌罪名13个,犯罪涉及面广,社会关系错综复杂,社会危害极大,而且早有人通过各种关系打听案情。上级领导点名由谈小锋承办这起案件,谈小锋不敢马虎,连夜对案件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及时与公安部门沟通,调整取证方向和审讯策略。

  因涉案人员众多,为防止串供、长期羁押不决,在基本案情明了、证据到位之后,他大胆提出案件繁简分流,及时分案,运用“分级处理”“分批诉讼”的办案新模式,仅用一个星期就对犯罪情节较轻、涉案事实不多的犯罪分子提前公诉。

  起诉几个小角色不算本事,难啃的骨头还在后面。2011年农历正月是丁某等22名被告人审查起诉的最后期限,看着堆成小山的卷宗,面对被告人的种种辩解和辩护人不断提出的新辩护观点,他心急如焚。

  “整整三星期,我几乎没有回过一次家,吃住都在办案点上”,那段经历如今依然历历在目,“制作图表30余张,起草审查报告、起诉书等法律文书55余万字,举证预案制作了200多页”。最终丁某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办案过程中,谈小锋经常会接到恐吓电话,威胁他“不要太过分”。有时电话甚至打到家中,告知其妻子被跟踪。妻子顾虑重重,他安慰道:别怕,咱们是站在正义的一方,那些人敢怎样!硬的不行,就来软的。有一次,谈小锋在岳父家吃饭,有人竟从窗口扔进2万元钱。谈小锋立即追了出去,将钱还给对方。

  闲暇时光,谈小锋最大的爱好就是野钓,有时一坐一整天。醉翁之意不在鱼,他说,钓鱼让人安静,很多难啃的骨头、难题,都是钓鱼时琢磨出来的。

  静能生智,这或许是谈小锋20年从检之路的智慧源泉。

  编辑:潘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