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的正义——影响中国司法的十大冤案》是市检察院检察官安伟多次向身边同事安利过的。这本“专业书”,是她从朋友处横刀夺爱来的。细细读完多遍,安伟心中颇多起伏,既有关于防范冤假错案的思索,更有对自己职业理想的现实修正。
第一回合 初识
相逢之初,安伟觉得这本书脉络清楚,案件+点评两大部分的格局让人觉得清朗而豁达。书是由何家弘教授主编。目录即开门见山,直接点名并点明了十大冤案及其成因。文尾后记则观点坦陈,毫不讳言地指明了现实刑事司法的十大误区,更高屋建瓴地说错判延循了同一个模式:一样的偏重口供,一样的非法取证,一样的事实不清,一样的疑罪从轻。
第二回合 阅看
逐页翻来,安伟却忍俊不禁,犹如见到隔壁的咿呀幼童,活泼俏皮。“法学的研究方法,文学的表达方式”处处可见。第一个 “滕兴善案”开篇关于案发地麻阳县城的一番诗意描写却有了《舌尖上的中国》的腔调。
第三回合 端详
到了案件分析部分,作者身为法学家的本色开始尽显无疑,一路读来让人如遇耄耋老者促膝长谈,沉稳睿智而尽藏机锋。作者并非单纯就案论案,而是旁征博引,由表及里,既从个案角度全面剖析了冤案的发生,更立足长远,积极谋划了冤案的预防。
第四回合 思索
如果说第一遍还像在读故事,第二遍详读下来则让安伟冷汗直冒,禁不住地反思和检讨。让她感触最深的就是书中提到的目前执法办案中对科学证据的过于依赖。当刑检队伍中百分之六十以上都是二十出头的年轻脸庞,当绝大部分公诉人都是校门出来直奔检察院,当大家清一色都是法律科班出身而无其他学科背景的时候,不要说科学证据的“灰色地带”无从识别,恐怕连显性地带中的鉴定错误都未必能够真的发现。这就要求公诉人既必须鉴定意见解决专业问题又缺乏鉴别科学证据的能力,则盲目而无奈的选择相信终将成为必然。
第五回合 警醒
再三阅读,安伟对于如何做好新时代的检察官有了几番自问。一是应当正确理解自己为何执法。既保有打击犯罪的热情,又必须怀有悲天悯人的情怀,最重要的,唯法律为终极信仰,坚守科学而现代的执法观念。二是身体力行维护以审判为中心。自觉实现审查重心从言词证据为中心到以客观性证据为核心。三是注重发挥技术强检的作用。除硬件建设,还要包括贴近执法办案一线的软件开发、科学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