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检察院开出“三味”药方 助民企提升“免疫力”
2019-11-12 14:31:00  来源:常州晚报2019.11.10城事检察在线  作者:钟楼区人民检察院

  近日,钟楼区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在办理我市一著名集团下属公司财务人员柴某某(化姓)职务侵占案件中,发现该名涉案人员自2008年以来,利用公司财务管理漏洞,10年间累计侵吞公司财产290余万元,并将非法所得用于网络赌博,挥霍一空。

  检察官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发现该公司存在两大问题。其一,该公司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柴某某作案跨度长达10年,公司都未能及时发现。在柴某某被抓后,其供述公司未能定期将银行对账单与公司账户明细进行审核比对,财务印章与法人印章在使用中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管程序,以至于其可以轻易遮掩过关。从而反映出该公司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监督不到位,财务责任人未切实履行职责。

  其二,该公司关键岗位人员缺乏制约。柴某某称其在公司既是记账会计,也是出纳会计,每次使用现金支票或转账支票后,只要自行将账目做平即可。反映出该公司在财务管理中,出纳人员和记账人员是同一人,未进行分离制约,对关键岗位人员缺乏监督制约和风险防控,是滋生违法犯罪的风险点。

  针对这些问题,该院发挥检察职能,为该企业开出了“三味”药方,护航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第一味药”,制发检察建议。该院针对发现的案发企业管理上的突出问题,向其提出健全相关财务制度、对关键岗位人员进行摸底和防控、加强职工法制教育等对策建议,帮助企业完善在财务管理、关键岗位监督制约等方面的机制。

  “第二味药”,法治教育进企业。该院陈俊副检察长与案件承办人走进案发企业,以近年来企业频发的职务侵占、挪用资金、电商网站资金被盗等案件为切入点,深刻剖析案发根源,指出企业在制度执行、人员管控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建议企业“重制度、抓落实、排风险”,提高来自内部和外部违法犯罪风险的防范能力。

  “第三味药”,组织庭审观摩。该院积极与涉案企业对接,最终组织案发企业20余名财务人员走进柴某某案件的庭审现场,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警示旁听人员自觉抵制利益诱惑,筑牢思想防线。

  “没想到我们企业内部出现管理问题,检察官们还会一路帮着我们出谋划策,找到我们自身存在的漏洞和不足,主动送法上门,不仅对员工来说是一次警示,也为我们管理人员敲响了警钟,扎实上了一课,真的非常感谢。”该集团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以此案为契机,进一步全面排查并整改企业制度和管理上的漏洞与死角,提高企业预防违法犯罪风险的水平。

  编辑:潘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