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以校园欺凌、未成年人犯罪为主题的电影《少年的你》一经上映,就引发了大家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讨论与思考,而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教育和引导,也一直是检察机关的重点工作之一。这两期的检察在线,我们将从检察机关帮助涉罪未成年人和未成年被害人两方面工作着手,看看检察蓝平时都是如何守护这些少年的。
通过心理疏导、法律测试等帮教措施, 助他顺利通过考验期
终获不起诉决定的小亮, 觉得人生又重新亮起来了
2018年3月26日至4月4日间,犯罪嫌疑人小亮(化名)和朋友小水(化名)等人,采用乘隙的手段,在金坛某校园内盗窃作案3起,窃得人民币4200元、手机2只,款物合计价值人民币5400元。其中小亮参与盗窃作案2起,款物合计价值人民币4300元。
“我爸就感觉我整天跟外面的人乱混,现在管我管得很严。”“以前不是这样,就是发生了这件事以后,他就老说我,他总觉得我接触的人都不好。”“我现在什么事情都不想跟他说。”
金坛检察院未检工作室内,正在附条件不起诉考验期内的未成年人小亮向检察官吐着苦水。考验期内,承办检察官发现小亮提交的思想汇报反映出他与父亲关系恶劣,接受矫治积极性不高,极有可能再次犯罪,迫切需要给予心理疏导。随即邀请长期从事未成年人工作、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心理咨询师加入考察队伍,对小亮开展持续辅导:“你有没有从父亲的角度去想,然后看待这些变化?”“我想你与他沟通你的转变、想法,不仅仅要求当下就改变他的行为,我们都知道重建信任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小亮心理慢慢有了转变,换位思考后开始理解父亲对自己严格要求的背后,饱含着关心和爱护。同时,为了防止小亮因缺乏法律意识再次犯罪, 承办检察官结合长期以来办案经验,根据未成年人常见犯罪的相关知识,专门设置了一套法律测试答卷,要求小亮独立完成,在做题的同时提升自己的法律意识,彻底远离犯罪的泥潭。
考虑到小亮父亲的一贯否定评价、不当教育方法对考察帮教的负面影响,承办检察官还与心理咨询师一起对小亮父亲开展了亲职教育,引导小亮父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采取适当方式管教孩子,配合做好监督考察工作。小亮父亲意识到了自身履行监护责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多次与小亮恳谈,耐心了解其内心所思所想,亲子关系有所缓和。
通过心理疏导、法治教育等帮教措施,小亮逐渐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明确了人生目标并为之不断努力,这让检察官们看到了一个崭新的小亮。2019年11月,小亮考验期满,被金坛检察院决定不起诉。目前,小亮在苏州某专科院校读书。近日,小亮父亲写来感谢信,信中写了小亮在学校的生活和人生规划,与家人沟通顺畅,人也阳光起来。“孩子说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他觉得人生又亮起来了。”
量身定制亲职教育方案,帮助涉罪未成年人缓和家庭关系
亲情会见时,他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尹检察官,感谢你!不仅帮助了我们的孩子,还让我们受了教育”。2019年10月23日,小冰(化名)强奸罪(未遂)案被新北区法院判决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宣判后,坐在旁听席上的小冰父母冲到承办检察官尹媛面前,眼眶湿润地向她道谢。谁也想不到,在此之前,这对父母与小冰彼此间曾视如仇人。
今年7月,尹媛受理了一起强奸(未遂)案,犯罪嫌疑人小冰年仅17岁。根据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监护人必须到场听讯的规定,尹媛给小冰父亲打了电话,想和他约个时间到场参与讯问。谁知,小冰父亲一听尹媛是检察院的,匆匆说了两句就挂断了电话。“有这样的儿子太丢人了,我管不了!像这种小孩做了这种事情,就要接受惩罚,不能可怜他!”
字字冷酷、句句戳心,这还是小冰的亲生父母吗?带着疑惑,尹媛向办案民警了解情况。原来,小冰还有一位哥哥,七年前犯了抢劫罪。小冰父母勃然大怒,觉得丢了面子,案发后几乎没去探望过大儿子。在对小冰的教育上,两人也从原来的严管转为溺爱。提审中,尹媛还发现,小冰因妈妈手有残疾,还流露出嫌弃妈妈的神情。
在另行聘请合适成年人到场情况下,提审总算完成了。但是,小冰破罐子破摔的心态,以及他们全家如同水火的关系一直萦绕在尹媛心头,成了尹媛的“心结”。尹媛与心理咨询师、司法社工沟通后,决定对小冰父母启动强制亲职教育。既然他们不肯来检察院,那尹媛她们就亲自上门教育!在办案民警协助下,尹媛带着心理咨询师主动上门走访,经过4小时的心理干预和调查谈话,尹媛她们详细掌握了这个家庭的教育情况,也取得了小冰父母的初步信任。
回到单位,尹媛和心理专家分析了这个家庭的教育问题,量身订制了有针对性的亲职教育方案。一方面,让小冰父母聆听检察机关组织的“家长辅导班”,学习情绪管理、亲子沟通等方法,完成“必修课”。另一方面,由心理咨询师分别对小冰父母开展“一对一干预”,通过角色扮演,让小冰父亲认识到“言传身教”“正面典型”的作用,让小冰母亲认识到母爱的伟大力量。
2019年10月16日,尹媛组织了一场亲情会见,当小冰听到妈妈充满爱意的絮叨,爸爸对他嘘寒问暖时,落下了悔恨的泪水。一家三口的关系终于缓和。
“为人父母是最难的职业,既没有岗前培训,也不能辞职。小冰的案件不是个案,不当的监护教育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重要诱因。挽救涉罪未成年人,教会家长履行好监护责任,也是我们未检检察官的职责。”尹媛说。
倾听成长的声音, 让每个犯错的孩子成为主角
2019年11月1日,武进区院第四检察部在未成年刑事检察工作区,对15名涉罪未成年人进行座谈帮教。此次活动系该院春晖工作室推出“成长的声音”系列帮教项目的第一辑。检察官们还特别邀请了常州市心理学会的资深心理老师、常州大学法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一同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中,检察官首先耐心讲解“成长的声音”帮教手册的内容,询问孩子们考察期间的蜕变与心得,倾听他们的心声与成长足迹,鼓励他们永葆活力迈向新的未来;心理老师李敏对部分孩子进行心理疏导,从未成年人心理承受能力低、情绪管理能力差、心理可塑性强等出发,对那些缺少感情宣泄、倾诉途径的孩子进行疏导。
此次帮教活动采用开会交流和一对一访谈结合的形式,让每一个犯了错的孩子作为发言的主角。孩子们从活动开始时的拘谨到最后的侃侃而谈,检察官们最深刻的感觉就是,孩子们不再觉得这项帮教是种任务,而是选择了用心去体验,去改变。
通过接受春晖工作室的访谈,部分孩子向检察官敞开了心扉,道出了他们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具体原因,面对老师、家人关爱时的愧疚,以及案发后对未来的迷茫与恐惧。检察官和心理老师也都给予了自己的建议,引导孩子们如何解决困惑,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检察机关作为涉罪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的帮教主体,承担考察期间内对帮教对象的教育矫治工作。“我们在对帮教对象进行考察时,并不是单打独斗,我们还特别关注与公安、民政、教育、妇联、工会等单位的协作,坚持对涉罪未成年人以教育感化为重点,不断探索创新帮教方式,真正实现‘灵魂拯救’。”武进检察院从事未检工作的检察官周朝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