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那些事》是钟楼检察院检察三部孟瑛在某个周末闲逛书店时,偶尔在书架上看见的。薄薄一本,数十篇文章写下了各种人生的故事,讲述的故事无论结局是好是坏,看得人心里安稳,还有一种暖暖的感动。
作者吴念真写下的这些文章,没有激烈的情绪、夸张的情节,初看只是平平如常的讲述,从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深厚情感却随着阅读一点一滴渗透进读者的心里,掀起汹涌的思绪。他所写的故事充满了生命的曲折、艰难,体现出的却是深深的爱,当时间的河流在记忆中筛去曾经的那些委屈和困难后,留下的是让人为之动容的温柔。作者用一个平等的视角关注故事里的每一个人,真实地讲述了一段段人生经历。究其原因,是因为作者与曾经相遇的这些人、那些事交汇出了火花吧。
回想初入检察机关时,孟瑛单纯地认为,执法就应当嫉恶如仇,所想的只是秉持正义,办案要快、要好,重视的只是案件情况、证据材料。面对犯罪嫌疑人,她并不愿意与他们交流,更关心的是他们到底犯了什么事。于是,提审的过程变成了简单机械的提问,做了什么,怎么做的,结果如何。办理案件犹如流水线上的作业,冷冰冰的节奏里不容任何感情存在的余地,对犯罪嫌疑人的任何解释都认为只是借口。
随着时间的流逝,孟瑛渐渐感到这样不行,为什么工作做了很多却没有起初的满腔热情了?于是,她开始尝试改变。一杯茶、一声好、一句暖心话,她开始尝试用这些举手之劳给案件当事人带去司法的温度。她开始明白,只有理解当事人的焦虑,怀揣包容之心,倾听不同意见,从牢骚话中找寻“表达意境”,从质疑声中听出“话外之音”,在抨击语里发现“诉求真意”,才能在行动中真真正正地落实“司法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