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网名为“在水一方”的被害人殷颖与网名为“亮一剑”的一名男性的聊天记录:
8月11日
亮一剑: 老公走了吗?
在水一方:他刚回来,再陪你聊一会,不知为什么刚下线就想见你。
亮一剑: 最好永远这么聊下去,吻你,亲爱的!只是恐怕不能天天见你了。
在水一方:是老婆管着吗?
亮一剑: 恩!一刻不停地想你,她喊我吃饭了,晚上见!
8月14日
在水一方:老公回来了,我要去做饭了,晚上见。
亮一剑:别,再让我看看你,我等你,等着拥你入眠!
……
8月16日
在水一方:我感冒了,。
亮一剑: 我来看看你吧?
在水一方:没事的。
亮一剑: 多保重,想死你了!
……
每时每刻都有数以千万计的老公老婆在跟别人的老公老婆敲打着这样的字眼,网聊网恋,给现实婚姻的审美疲劳注入了兴奋剂,给寂寞的心灵打开了一扇窗。
殷颖是在两个月前跟“亮一剑”聊上的,开始是在办公室上网聊,聊了一个多月,下班也想着“亮一剑”,她坐立不安,得,立马买电脑,回家上线先聊个痛快再给老公烧晚饭。为了能面对面交流,还装了视频,表情、肢体加声音,聊起来更带劲。
也许生活中的你,面对你喜欢的人很难将“我爱你”“我想你”三个字轻易启齿,但在网络中,你却可以大胆地喊出来,你可以给她(他)献花,送上你的亲吻与拥抱,甚至单膝跪地求婚……所有这一切,虽然都是虚拟的,但感觉却是真实的,虚拟世界的诱惑让无数饮食男女趋之若鹜。
问题又来了,公司规定上班时间不许上网,“在水一方”与“亮一剑”互通手机号发起了短信。于是,八小时以内,八小时以外,从开始三天两头客客气气,到每时每刻牵牵挂挂卿卿我我。终于,殷颖的老公冯森发现了妻子的一心二用。
冯森业务很忙很累,为了培养刚上大学的儿子,他尽量多干些,“四十不戒烟”的年龄,还硬是把烟给戒了,早出晚归,虽干得辛苦,但日子有奔头就心甘情愿。傍晚,踏进家门,妻子不是拖地洗衣,就是在厨房给他弄下酒菜。咪一口老酒,看着妻子在眼前转悠,是劳累一天冯森最大的享受。可最近妻子的饭菜品种质量速度都大不如以前,话也越来越少,少到就一个字打发了他:“嗯、呃、哎”怎么回事?冯森很纳闷。
一日,冯森给殷颖所在的公司联系业务,一头撞进妻子办公室,“在水一方”与“亮一剑”聊得正欢。男人要看《亮剑》,这肯定是个男人,冯森这么一想,心里就不痛快了,当晚大吵一场。接下来的日子,丈夫疲惫不堪地到家,饭桌上啥都没有,厨房里不见妻子的身影。更不痛快的是妻子手机短信铃声不断,并且只听其声不见其影,手机躲了猫猫。冯森翻找到妻子的手机打开一看:“我非常想你,我想变个蚊子,飞到你身边,亲亲你,抱抱你……”还没看完冯森就跳将起来:“我在外面辛辛苦苦,你倒跟别人亲亲抱抱,怪不得不让我碰你呢,再上网聊天,我就砸了电脑!”殷颖解释说,这只是开开玩笑,短信都是转发的,网上聊天也仅是一般朋友,连面都没见过,没发生任何对不起你的事,我没啥错,是你太不适时宜。见妻子不认错,冯森将手机砸了,断喝妻子不准上网。之后,天天争吵,不断升级,再之后持续冷战,殷颖睡到客厅沙发上。缺乏推心置腹的交流总是让原本不大点的事弄得不可收拾。
不会上网的冯森不想为这事破了家,找来双方长辈归劝妻子,但妻子认为自己没有越轨,夫妻俩各执己见,互不相让。
这天傍晚,冯森叫来自家老弟,吐露心事:“你嫂子有野心,成天上网聊天,我实在忍下去了,想离婚。”老弟在哥嫂之间红面白脸地周旋一番后离去,冯森独自喝起闷酒。借酒消愁愁更愁,殷颖端上一碟丈夫特喜欢吃的糖醋排骨,坐在冯森身边道:“我准备到邻市自己开门市部去,好多挣些,明天先去看看地方。”说完,没在意丈夫的神态就上楼休息去了。
男人喝酒的时候,千万别跟他说正经事!
喝得半醉的冯森瞋目切齿:你是要摆脱我啊,铁了心不要这个家了,跟什么蚊子苍蝇、“亮”他妈的“一剑”的去啦,你不要家,我也不要了!他一个箭步冲进厨房,操去菜刀,一阵风似的扑进卧室,瞬间,妻子成了丈夫的刀下鬼。
没有谁要毁了这个家,或许妻子并不是要摆脱丈夫,或许是想外出一阵缓和僵局,而丈夫没有冷静理智地给她一个缓冲协调的过程,不分皂白地把事态推向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他们的儿子说:“前几天妈妈还说要找爸爸好好谈一次,爸爸平时不是这样凶狠的人,爸妈感情一直挺好,爸爸平时都让着妈妈的,妈妈也挺顾家。我感觉是他们没有好好沟通,矛盾才激化的。”
办公室同事反映:殷颖工作认真踏实,本分忠厚,从没见她跟异性有什么交往,就是前一阵上网聊天被老总发现挨批了,不过,网上聊聊能有多大事儿。
网聊,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不会消减,而且会逐渐成为人们与异性频繁的交往方式。有人说,网聊网恋在自己的婚姻中充其量不过是量变,永远上升不到质变。然而,这个解释正在因为越来越多的家庭悲剧而受到挑战。
丈夫网上娶“二奶”,妻子忍无可忍提起离婚诉讼;妻子网上买汏烧,跟“丈夫”过日子,真丈夫与假丈夫决斗一场两败俱伤……在线聊天引起的情感冲突使越来越多的家庭走向解体。
这对夫妻的毁灭,根本诱因是对网聊网恋认知上的分歧:
丈夫认为妻子与其他异性网聊是不道德的,是不可容忍的有悖于婚姻原则的背叛行为。妻子认为与其他异性未谋面的网聊是正当的异性交流,并没有发生实际性行为,无碍家庭,无损婚姻,“我没有把属于丈夫的东西给他人,我还是你的妻子,你并没有失去什么。”
有研究表明:异性相处,不必亲近接触,就能产生害羞、激动、分泌等性生理反映。就是说,不见面,没有耳鬓厮摩,不等于不存在异性之间的感觉和感情,柏拉图式的恋情在现代饮食男女之间有很广阔的领地。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说:“性爱的排他性仅仅应该表现在性行为这一点上,而有人把它扩展为双方的全部行为,那就大错特错了。”这个观点显然把柏拉图式的恋情排除在排他性之列。应该说,婚姻中的性爱是排他的,这个排他性包括柏拉图式的恋情。与异性“神交”笃深,必然影响与配偶的感情和性爱,冯森说的“怪不得最近殷颖不让我碰呢”,就是这么回事儿,这是不容置疑的必然结果。从这个角度出发,“使君有妇,罗敷有夫”的人们沉湎于(这里强调的沉湎)虚拟的异性网聊网恋,起码是对现实中配偶情感的不尊重。
“人不愿意承认自己有‘喜新厌旧’的弱点,但这个弱点是人类从灵长目动物祖先猿类那里继承下来的生物本能‘探究冲动’的一部分。……对一切熟悉的异性冲动减弱,而新的异性出现则冲动增加,这是人类性爱不持久的生物基础。人的求新本性倾向于多恋,不可避免地被多个异性吸引。……许多家庭之所以能维持,常常是靠道德、法律、义务感、责任感的作用。”(《性文化与法》谈大正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9——50页)。
无论人类的生物性如何顽固,无论现代人的现代观念如何升级,如何演变,夫妻之间性爱上的忠诚与否,都无法不成为中国家庭的福源或祸因。
2008年3月,冯森因投案自首,被从轻判处无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总则规定:“夫妻应当相互忠实”。把道德规范纳入法律规定是一种趋势,我国宪法就直接把道德要求写入具体法条中,这种道德的法律化反映了现代社会、现代文明的需求,符合我国国情民意。
“夫妻应当相互忠实”写入婚姻法,说明这一婚姻准则不仅仅是道德规范、道德约束,同时还是法律规范,具有法律约束力。从法律规范分类看,这条规范属于义务性规范和强制性规范,丈夫或妻子都应当遵守这一规定,违反了就必须承担法律后果。只是目前,这一法律规范缺乏完整结构,婚姻法没有作出违反这一规定必须承担的具体法律后果。
既然是法律规范,公民就应当遵守,否则将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婚姻家庭,永远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权利和法律的作用是从这里开始的。
如今,婚姻家庭似乎已经满足不了当代人的某种欲望和需求,女人们早厌倦了单一乏味的相夫教子的生活,相当一部分人冲破传统的忠贞观念,去寻找新的情感归宿,在道德和欲望的煎熬中试图摆脱内心无尽的空虚和寂寞。
是的,家庭中没有完美的幸福,但是,人生真正的幸福和欢乐却又都浸透在亲密无间的家庭关系中,居家过日子,平淡才是婚姻家庭的真谛。审美疲劳也好,渴望激情也罢,既已为人妻,尊重体察配偶的感受是首要义务责任,寂寞不是冷漠对方的理由,网聊网恋也不是缓解情感危机的借口,别把网上的他(她)太当回事啦!